近日,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(USTR)公布的一項關稅政策調整在化工與塑料行業引起巨大關注。美國宣布對源自中國的原生PE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和再生PET樹脂征收全額關稅,此舉徹底改變了此前部分產品享有的關稅豁免狀態,預計將顯著推高相關產品的進口成本,并對中美塑料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。本次政策的核心在于取消了此前對特定PET產品實施的關稅豁免。根據最新規定,從中國進口的原生PET和再生PET樹脂將不再享受任何關稅優惠,而是統一按照“301條款”征收全額附加關稅,稅率通常為25%。這意味著美國進口商從中國采購PET材料的成本將大幅增加。這一舉措被視為美國保護其國內塑料產業政策的延續。美國政府近年來持續推動“制造業回流”和加強供應鏈本土化,尤其在關鍵材料領域減少對海外進口的依賴。
中國是全球最大的PET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,美國此次加征關稅,旨在:
1.保護國內生產商:提高中國PET產品的價格,使美國本土的PET生產商,如Indorama Ventures、DAK Americas等,在價格競爭上獲得更大優勢。
2.推動本國再生塑料行業發展:拜登政府高度重視循環經濟,通過對再生PET也征收高額關稅,意在刺激美國本土的塑料回收和再生制造產業,滿足國內對再生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。
3.延續對華貿易策略:這是基于“301條款”對華貿易政策的組成部分,體現了其在關鍵行業領域對華施加壓力的戰略意圖。
對中美貿易與行業的影響
1.對美國進口商與下游企業:
美國的口瓶裝水、軟飲料、食品包裝、日化用品等大量依賴PET包裝的行業將直接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。這部分成本很可能最終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。美國進口商將被迫尋找其他國家的供應商,如墨西哥、加拿大、東南亞等地的PET生產商,以規避高額關稅。但這可能導致采購周期延長和供應鏈重組成本增加。
2. 對中國PET生產與出口企業:
美國市場的訂單量預計將受到嚴重沖擊,失去價格優勢的中國PET產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可能急劇萎縮。中國生產企業亟需開拓其他海外市場,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、中東、非洲等地區,以抵消美國市場造成的損失。同時,發展國內循環經濟和擴大內需市場也成為重要方向。政策倒逼企業向高附加值、差異化、更環保的PET產品轉型,以減少對傳統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賴。
行業分析人士認為,此次關稅調整將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的分流和區域化趨勢。短期內,它會造成貿易摩擦和成本波動;長期來看,它將加速美國本土及其盟友國塑料產業鏈的構建,同時也促使中國塑料產業加速升級和市場多元化布局。